公元11世纪,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,加速了中国文化向四方传播。公元15世纪,欧洲出现金属活字印刷术,为西方文艺复兴奠定知识基础……历史的巨大进步,总是与印刷技术革新密切相关。进入21世纪,印刷行业的自我更新,已成为观察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优质样本。
传统产业,尤其是装备制造业,因其体量较大,在区域经济总量中占比高,常被形象地称为“大象”,这样的企业进行转型,又被喻为“大象跳舞”。在致力于建成陕西东部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渭南高新区,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这头本地的“大象”,正在用轻盈灵动的“舞步”,诠释传统制造业从“制造”到“智造”的“蝶变”。
如今,在3万余平方米的智能工厂里,陕西北人印机的工人们早已不在流水线上挥汗,而是坐在控制室里,利用电子设备管理车间的生产,他们只要输入几个简单的指令,从原材料进厂到上线加工,再到产品出库,整个生产过程大都由智能化设备完成,减少了人工干预环节,极大地提高了生产质效。
近年来,陕西北人印机通过自我更新实现了产品的迭代,作为生产智能包装印刷机的“母厂”,陕西北人印机率先做到了智能化生产,在此基础上,为客户提供智能化产品和服务,从而实现了整体转型升级。
“以前搞印刷包装,要在仓库的一个个货架中找材料,通过拖车拉去车间,成品还要入库,很多大件搬运十分麻烦。现在只要动动手指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。”
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习大润介绍,使用了陕西北人印机生产的智能仓储管理系统(WMS)、自动物流系统、生产执行系统(MES)和多种自动包装设备,整个印刷过程的物料存储和运输、成品计数、成品捆扎和包装等工作基本都能实现自动化,从而提高工厂生产效率、降低工人劳动强度、节省人力成本。“我左手边这台机器,每分钟印刷速度为400米,代表了我们国家目前的水平。”在向参观者介绍自家产品时,习大润总是信心满满。身为我国包装印刷机械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,国内软包界公认的第一品牌,依靠快人一步的转型升级,陕西北人印机牢牢保持着国内领先地位。陕西北人印机的转型升级,既是中国印刷业变革的缩影,同时也是我市持续做大做强工业,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型例证。今天,传统产业的发展早已突破了人们以往的印象,机器人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深度介入生产的各个环节,“黑灯工厂”、自动流水线、云平台服务不断刷新生产模式,这一系列变化,让“大象”们有了起舞的信心和能力。
国家新闻出版署在《印刷业“十四五”时期发展专项规划》中提出,到“十四五”时期末,我国印刷业总产值超过1.5万亿元,人均产值超过65万元。在这个万亿级市场上,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,以及市场对于个性和环保的更高要求,印刷业在急速扩张的同时,也在推动印刷技术不断迭代升级,在这场创新能力的赛跑中,陕西北人印机正在以行业领跑者以及渭南传统产业转型升级“新名片”的双重身份奋力向前。
(文章转自:渭南日报,有部分改动)